当前位置:
首页
> 新闻中心 > 公司要闻

【走过60年】三代人 一颗心

发布日期:2025-09-15   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  作者:王欣怡   字号:[ ]

大渡河的涛声依旧澎湃,但两岸早已万象更新。

六十年风云流转,从龚嘴水电站的初步试炼,到白鹤滩的世界级工程,从西南的层峦叠嶂走向国际舞台,七局人用智慧与汗水,在世界水电史上镌刻下一串璀璨的坐标。

这六十年,不仅是一部企业砥砺前行的史诗,更是一曲三代建设者以生命写就的壮歌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,爷爷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,背起行囊,从婉约的江南水乡奔赴苍茫的巴蜀大山。谁曾想,这一来,便是一生——从青丝到白发,他将异乡走成故乡,将七局的基因融入家族的血脉。爷爷总爱念叨:“那时候,计算机?我们的算盘就是最可靠的计算机!机器人?我们的双手就是最精密的仪器!”他眼角漾起笑纹,仿佛仍能看见当年三伏天里,钢筋烫如烙铁,汗珠砸在钢板上滋滋作响。“再热也得干!”正是这一双双皲裂的手,在毫米之间执着较劲;正是这一群群汗透衣背的身影,用卡尺与锤头,在僻远深山写下“七局制造”的序章。

(父)王渝正在电气调试

父亲接过了爷爷的接力棒。他同样选择七局作为终生战场,至今仍奋战在深山峡谷的第一线。每次风尘仆仆地回家,那身洗得发白的深蓝工装,仿佛是他另一层皮肤——油渍是机械的亲昵印记,破损是钢筋的深情低语,掌间层层老茧,则是岁月颁予他的无声勋章。“都是工作的痕迹罢了。”他总是轻描淡写地摩挲双手,而我却在这不经意的动作里,读出了一代建设者最厚重的承诺。他们以结满老茧的双手,在钢铁中书写忠诚;以沾满油污的背影,诠释何谓真正的匠魂。

(女)王欣怡正在处理财务工作

如今,我也穿上这身工装,成为一名七局人。直到这时,我才真正读懂父亲的背影——那不仅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,更是一代七局人的精神雕像,承载着六十年的风霜与荣光。

入职培训时,走进车间的那一刻,我深受震撼:深蓝工服上斑驳的是油彩也是勋章,焊花闪烁映亮一张张专注的面庞,有的师傅蜷于机械之间细致检修,有的在高高的架台上精准安装。他们以匠心雕琢每处细节,以专注回应时代挑战。一位老师傅对我说:“先进设备保障精度,但真正的保障,是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劲。”这句话如钟声回荡我心——正是这些坚守初心的普通人,汇聚成七局跨越艰险、打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底气。

在车间里,我也见到了焊接机器人。它们高效、精准,智能装备正不断刷新着效率的极限。从人工焊接到机器人协作,从人拉肩扛到智能制造,七局始终立于时代潮头,以创新引领发展。“自强不息、勇于超越”——这是一代代七局人未曾更改的精神底色,也是我们新一代必须传承的血脉基因。

这些日常的劳动画面,看似平凡,却共同汇聚为“中国制造”的磅礴江河,铸就非凡的工程丰碑。七局人的身影不仅闪烁在车间一线,更屹立于白鹤滩的巍峨坝体,挺进雪域高原,远赴全球各地——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,以匠心锻造工程的脊梁。

六十年漫漫征程,从父辈的钢钎铁锤到今天的智能设备,工具在变,时代在变,但七局人“为山河点亮光明”的初心从未改变。作为新一代七局人,我们既是老一辈精神的守护者,更是未来新局的开拓者。愿这条奔流了六十年的长河,在传承与创新中激荡更加澎湃的浪花,照亮更远的天空。(责任编辑 蒲玉凤)
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