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
> 新闻中心 > 文化园地

秋日家书

发布日期:2025-10-15   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  作者:刘桃弼   字号:[ ]

南方的秋是缠绵的,藕断丝连的,总也舍不得与夏日的繁华作彻底的告别。这般的温存,却总让我想起故乡的晚秋——那大西北黄土高坡上的秋,是何等的决绝,何等的慷慨,何等的灿烂!像一场用尽全力的燃烧,为了奔赴冬日的长眠,不惜将所有的生命都泼洒成最后的颜色。

于是,我的心便飞越了这千山万壑,落回了那一片被岁月与风沙雕刻成沟壑的黄土高原上。故乡的晚秋,是大自然唯一不曾遗忘这片土地的证明。在其他季节,这里是焦渴的,是沉默的,黄土裸露着胸膛,承受着日头的曝晒与风沙的鞭挞。唯有到了这时节,大自然仿佛心生愧疚,将它积攒了一年的颜料,毫无保留地,统统挥洒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。

那满山遍野的杏树,便是它最得意的画作。你瞧吧,那颜色是何等的泼辣,何等的浓烈!那不是画家笔下小心翼翼的调色,而是天地间最豪放、最原始的挥洒。有黄金那般的澄澈,有烈焰那般的鲜红,有古铜那般的沉郁,还有那介于黄与绿、红与橙之间的,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千百种过渡的色彩。它们一树树,一坡坡,一片片,像是谁打翻了奥林匹斯山神的调色盘,又像是这土地本身压抑了太久的热情,终于在这一刻喷薄而出。它们不是点缀,它们是宣言,是生命在严酷环境里奏出的最华彩的乐章。秋风掠过,万千彩叶簌簌低语,是时光淬炼出的智者。它们披着晚秋独有的、被阳光浸透的金黄与赤红,在枝头沉静地交换着生命的秘辛。那秘辛,是关于一季的绚烂,关于风霜的痕迹,也关于归根的宁静。这低语并非离别的哀歌,而是一种圆满的、丰饶的告别,是对大地最深沉、最从容的拥抱,令人不由得心生敬意与温柔的留念。

而我的思念,便缠绕在这每一片斑斓的叶子上了。我思念的,是这颜色背后的人间烟火。老家小卖部前面的那棵老杏树,怕是早已披上了那身最华美的“金甲”了吧。我仿佛能看见,母亲正拿着扫帚,佝偻着身子,一下一下,将飘落的叶片归拢到树坑里。她不会说“落红不是无情物”,她只会喃喃道:“归了根,明年树才壮实。”那扫帚划过黄土地的沙沙声,是刻在我骨子里的、关于家的声音。父亲呢,大抵是蹲在门槛上,默默地望着远山,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被雾气缭绕着脸颊,他那张被黄土染就的、沟壑纵横的脸,便与这山峦融为了一体。他们的话语都极少,像极了这晚秋的天气,清明而高远,可那份沉默里,却有着黄土般的厚重与踏实。

这晚秋的绚烂,于我,便不只是风景了。它是一种精神的图谱。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,人们活得如同这晚秋的杏树,春夏日里默默积蓄,将根须深深地扎进坚硬的黄土,忍受着干旱与寂寞,只为在属于自己唯一的季节里,迸发出全部的、惊心动魄的美。这是一种在艰难中磨砺出的生命力,一种不抱怨、不乞怜,只管在命运给予的舞台上,竭尽全力活出色彩的尊严。

如今,我身在这长绿的南方,四季被模糊了界限,生活温润而平整。可我的灵魂深处,却永远渴望着那样一个决绝的、灿烂的、用尽生命去辉煌的晚秋。那是我精神的原乡,是我力量的源泉。

故乡的晚秋啊,你是一场盛大而短暂的梦,是我醒着时也能看见的视觉盛宴。那满山遍野的黄、金、红、绿、橙,早已不是颜色,那是我化不开的乡愁,是父母沉默的守望,是黄土高原在一年将尽时,写给游子的、最滚烫的一封家书。(责任编辑 蒲玉凤)
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