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年共读好书】以习惯为舟 渡职场之海 | |
| |
在深入阅读了《让优秀成为习惯,做企业不可或缺的员工》一书后,我对本书及自身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《让优秀成为习惯》一书的核心命题,在于揭示职场中个体蜕变的本质:优秀并非天赋,而是后天习得的惯性。正如书中引用的威廉·詹姆士名言:“播下一个行动,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。”作者通过大量案例阐明,职场中的“不可替代性”源于日复一日将积极行为内化为无意识的习惯——无论是持续学习、高效执行,还是主动担责、用心沟通,这些看似微小的积累最终汇聚成个人价值的护城河。 现代职场竞争的本质是“习惯力”的较量。平庸者困于舒适圈,而卓越者将挑战视为习惯的试炼场。习惯如同一把刻刀,日积月累地雕琢出职业人格的轮廓,最终决定一个人是随波逐流的“螺丝钉”,还是企业赖以生存的“顶梁柱”。 书中的“习惯论”并非空谈,而是以职场生态为土壤。例如,作者以“持续学习”为例,将其比作一棵树的根系——技术迭代如疾风骤雨,唯有深扎根系者方能屹立不倒。反观现实中,许多职场人将学习视为短期充电,而优秀者却将其视为呼吸般的日常。正如沃尔玛创始人萨姆·沃尔顿所言“沟通是成功的真正关键”,习惯性倾听与表达,恰似枝叶间的光合作用,为团队注入活力。 书中对“执行力”的论述尤为精辟:“能做到十分,绝不在九分时停下”。海尔的“无差不多先生”文化,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解——习惯性追求极致,才能斩断平庸的枷锁。作者更以基层班组长的视角,剖析“用心”二字:将情感与责任融入工作细节,方能从机械重复中提炼出创新的火花。书中提出的“十种优秀习惯”,如自信力、执行力、学习力等,实为职场生存的底层逻辑。例如,“主动担责”并非强求“包揽一切”,而是培养对问题的敏感度——当他人抱怨流程漏洞时,优秀者已默默思考解决方案。这种“肌肉记忆”般的反应,正是习惯的力量。 优秀习惯的辐射力远超个人范畴。例如,“团队沟通”不仅是信息传递,更是一种文化共建。书中的职场案例表明,习惯性换位思考与积极反馈,能消弭部门壁垒,形成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。这种由个体习惯催生的集体动能,正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密码。 职场是一场马拉松,习惯是唯一的续航燃料。无论是初入社会的毕业生,还是寻求突破的中层管理者,都应该努力将“追求卓越”化为本能,让优秀如呼吸般的自然。正如书中所言“习惯是藏不住的本性,也是改写的命运”,当我们以习惯为舟,终将在职场瀚海中,抵达那个名为“不可替代”的彼岸。(责任编辑 蒲玉凤) |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